12月5日,由德国工商大会主办的“加速前行·互利共赢”2019德中经济峰会在深圳蛇口落下帷幕,招商蛇口作为首席合作伙伴参与了峰会的各主要环节。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格策;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招商蛇口董事长许永军,大连太平湾新区开发筹备组组长赵卫朋,招商蛇口常务副总经理刘伟,招商局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唐健,招商局集团区域发展部副部长李庆、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总经理尚钢等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高层代表、地方政府代表,企业代表等1000多位风云人物、商界领袖齐聚蛇口,共襄盛举。 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出席此次峰会并致英文欢迎辞,他指出:希望在未来,中德能怀着自信和乐观拥抱时代,努力打造合作样板,共同见证新的世界级企业的诞生! 招商蛇口常务副总经理刘伟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将以德国工商大会创新中心成功落地招商创库为契机,把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新机遇,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孵化培育优质产业资源,打造优良产业生态。 在国际创新孵化研讨沙龙环节中,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总经理尚钢表示:不断思考如何把全球产业资源在蛇口孵化,从园区建设配套、人才引入、资本加持等生态层面,帮助国内外企业不断成长加速…… 从几位领导的发言当中,我们能感受到:招商蛇口的管理层已将产业投资孵化定为未来产业园区业务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之一。 核心竞争力:创新孵化者赢得未来 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3方面:第一是比拼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第二是追求产业投资孵化,第三是以产城融合吸引人才。其中,第二条,投资孵化能力更将是唯一的主战阵地,甚至直接决定着谁将被率先淘汰出局。 1、市场变化 因为,对广大园区运营商来讲,历经四十年的“招大引强”,市面上符合心意的高质量企业已沦为稀有物种,可招揽到的现成优质客户少之又少,更何况各地还有以招募500强为己任的城投大山横亘在前呢! 而通过孵化器,能在市场愈发狭小的当下,让招到的寻常“幼雏”一步步成长为自己梦寐以求的“金凤凰”。在此基础之上,方有强化资产运营管理能力与产城融合吸引人才一说。否则,连优质企业都没有,何谈吸引高端人才? 2、经济趋势 产业投资孵化,不止是园区行业突破市场瓶颈的刚需,更与中国经济转型密切相关。2018年,美国政府对我国发起了贸易战争,国内商界风声鹤唳。尽管中国科技企业一再表示:将全力保障用户产品与服务。但此次制裁还是引发了中国人对民族品牌的思考。为什么拥有众多优质科创资源的泱泱大国,面临技术封锁后仍出现了短期困扰?
方升研究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国内绝大多数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业投资更是呈现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但反过来讲,技术商业化的长期缺失,也标志着目前国内正有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新蓝海市场等待园区运营商去发掘。而招商蛇口在此际提出走产业投资孵化的路径,无疑是顺应了国家经济与产业园区发展的大潮流。 园区孵化创新7大核心要素 为什么孵化口号喊了5年多,结果亮出拳头产品的屈指可数,其他都不约而同地沦为了“二房东”?因为孵化想形成规模化效应,必须具备7大核心要素。 1、科创企业集聚 城市科创企业的多寡是第一项决定性因素。据统计,3年前,深圳已经培育和聚集了超过8000家创投机构,管理资本超4000亿元,是全国创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平均每天能诞生超500家企业,每10人有1名创业者,每万人拥有全国73.73件新发明专利,科创密度之高居全国第一,是名符其实的“创业之都”,对以招揽小微企业为己任的孵化器经营者而言,更是绝对的市场利好。
除此之外,深圳优良的产业生态也是创业者群体的福音。与主推大国资、大外资,却欠缺底层支撑的上海不同,深圳的小型初创公司很容易和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高新企业,甚至是大公司之间进行有效联动。更多创业公司参与进来后,能够补充上下游各环节短板,并让整个体系进入良性循环。专业人才在其中健康地流动,从而让整个城市集聚更多科创资源。 2、市场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通俗一点地来讲,就是没有过多被政策环境限制,且明确能以技术革新致富。最典型案例莫过于中关村入园企业盈利思路的转变。1984年,在党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科体制内的技人员冲破桎梏下海创业。在十几平方公里房间内,通过科学技术商业转化,他们赚取到了令人艳羡的财富。 照此氛围发展,完全有可能成为美国硅谷的利器。但好景不长,90年代中关村的创业者们发觉:给人代工或代理销售比投大笔资金研发更赚钱。在短期金钱红利的诱惑下,技术致富在中关村就是一个笑话。当年倪光南与柳传志分家时,为什么股东都站柳传志一边?因为倪光南“技术流”触及了股东们的短期既得利益,而柳传志赚快钱的思路迎合了市场导向。 深圳能集聚到如此之多的科创资源,已证明科创致富是被当地人民与政府支持的,城市的创新氛围得到了中小微创业者们的认同。 3、产城融合开发 科创,留住人才是关键。深圳南山、上海张江等老牌科创区,因早年规划之时偏重高科技产业一端,以致目前呈现出一种“有工作,无生活”的窘境。近年来,他们增长愈显乏力,屡屡被外界舆论看衰,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其留住人才能力的质疑。 但创业者在蛇口园区里则不必有此忧虑。早在20世纪末,招商局集团就已察觉到西方“产城融合”的新发展趋势,明确指出蛇口未来以“服务社区、造福社区”为主导思想。迈入21世纪后,再起航的招商蛇口初心不改,以“美好生活承载者”为目标,积极帮助中小微创业者改善工作环境。 4、孵化资金充裕 孵化器投资毕竟是风险性项目,没经济基础铁定是玩不转的。招商蛇口依托母公司——央企招商局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并结合园区经营集聚产业的特性,通过探索特色金融产品、产业对接模式助力中小型企业发展。 同时,招商蛇口主动结合创新企业融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为依托,为中小微企业打造专业化的互联网融资平台;组建专门从事互联网投资的直投基金——招商创投,推动集团各产业板块和所投创新企业的协同创新。 5、孵化经验积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产业培育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内园区运营商恐惧投资孵化,谈创业投资色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经验欠缺,担心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无力应对未知的挑战。
长期以来,招商蛇口虽是稳中求进,但一直居安思危,不断以创新驱动跟进时代发展需求。40年前,南海边一声炮响,以袁庚为首的蛇口第一代建设者就开启了园区孵化事业的探索之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招商地产,在袁庚的不懈努力下,一家又一家企业破茧而出,并及时让这批下属公司脱离体制,发挥市场的活力。因此,可以讲,袁庚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的“孵化器”。 不过,更难能可贵的是,蛇口形成了良好可持续的园区孵化氛围。培育事业非但没因1993年袁庚的离去而宣告终结,相反,当世纪之交来临时,蛇口工业区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孵化目标锁定在了国家愈发重视的高科技企业身上。 2000年1月21日,蛇口工业区颁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园区出资1亿发起成立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0月,蛇口工业区正式确立起三大战略原则:一是建立火炬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蛇口软件园建设科技大厦,二是搞风险投资,三是设立5000万元的招商局高科技产业发基金。然而,毕竟是全中国第一批吃“高科技产业孵化”螃蟹的人,实际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此阶段,蛇口孵化事业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在某些方面也暴露出了自身经验欠缺,定位失误以致徒耗资金的弊病。 但蛇口人不会因那么点小挫折就半途而废。在新世纪开端10年,蛇口不断总结反思世纪末的经验教训,理清产业孵化培育的经营脉络,并将之投入到新科创载体的建设中去。以蛇口网谷育成中心等产学研平台的营建为标志,历经30多年的探索,蛇口工业区终于在高科技投资孵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专业化服务 园区孵化,必须具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地,如设备、宽带网络、开源软硬件、仓储、商务服务和车位租赁等基础条件和服务;协助科创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项目立项、税务登记等事宜;具备能满足创业者需求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定期开展企业管理、政策辅导、资金融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训;提供天使资金或吸引天使投资人与创投机构为创业者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创业者开展日常性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 7、科研院所数量 纵观国内外孵化“圣地”的发展历程,他们的崛起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大学院校的支撑。中国最早的孵化器——武汉东湖高新孵化器,同样是得益于武汉城市丰富的科研资源而推出的产品。中关村、浦东张江也同样受益于北京、上海的大学数量。 这是深圳城市与招商蛇口最大的短板,但因城市强大的吸引能力,有不少科研机构与人才主动南下,加之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其余8座城市资源的流动,科研院所不足的软肋已逐渐得到了弥补。 孵化成就:带头塑造园区创新生态 近年来,国际创新孵化基地的顺利推进,更是让招商蛇口大幅改善了园区科创环境,有利于投资孵化事业的持续向前。 1、园区赋能——双创高地成效显现 招商蛇口园区相继落地功能互补的双创空间载体,如:厘米空间、招商创库、价值工厂、蛇口网谷数据中心、双创服务大厅等,均取得了优良的成果;双创服务大厅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多达177项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确保企业“少跑路、快办事”。 2、产业引领——双创生态活力迸发 招商蛇口孵化基地内创新创业企业百花齐放,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现已集聚了超过1000余家的创新创业企业,构建了超20000家的创新生态圈伙伴,区域内企业单位面积产值由2012年的2000元提升至10万元;以龙头企业、独角兽公司、上市公司领衔,打造了充满活力、良性循环、互惠互赢的创新产业生态,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企业聚焦效应。
2016年——2018年,区域内创新创业企业共向社会提供工作岗位超1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6300个,商标专利数量近6000项。通过产业引领、园区赋能的方式,招商蛇口已将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容器、创新创业企业聚合的舞台。 园区创新创业平台和云创业服务平台是推动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主要支撑平台。园区双创平台以建设招商局产业园区双创生态圈为目标,围绕产业园区价值链、上下游、创新链,打造服务内外部双创主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云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线下双创服务基地和线上服务平台,形成标准化的创业创新服务功能模块和定制化的创业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汇聚行业前端赋能平台,构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双创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如今,平台基本实现了跨城市、跨行业的创新联动;聚合多样性创新资源,提供孵化管理服务;实现基地内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低成本的第三方专业测试等。 产业孵化创新之路,并不是一条坦达之路,而招商蛇口似乎已经决意去为中国产业园区行业改革再出发。 |